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r?id=505889786483780&ev=PageView&noscript=1

全新登場SK-II 防曬小白球 5合1 光蘊輕透UVCC霜 SPF 50+ PA++++ 養膚級防曬 一抹輕薄光感裸妝/SK-II

 全新登場SK-II 防曬小白球 5合1 光蘊輕透UVCC霜 SPF 50+ PA++++ 養膚級防曬 一抹輕薄光感裸妝

炎夏將至,強烈的紫外線會侵害肌膚屏障,導致肌膚老化、膚色不均、深層皺紋增多及色斑顯現。因此,護膚級防曬成為外出必備的單品,不僅能有效抵抗紫外線的侵害,還能提供必要的保濕和抗氧化保護,幫助肌膚維持健康狀態,從內而外散發水潤透亮的光采。

國際護膚品牌SK-II推出與專櫃No.1² 升級小燈泡精華含相同亮白成分的全新SK-II 光蘊輕透UVCC霜 - 防曬小白球 (SPF 50+ / PA++++) 。早前於日本開賣即引爆搶購熱潮,今日正式強勢登陸香港!全新SK-II 光蘊輕透UVCC霜不僅是防曬,更是護膚、妝前打底、遮瑕,五效合一,蘊含專櫃No.1³ 升級小燈泡精華相同的亮白成分,輕鬆一抹即刻解鎖輕薄光感裸妝,達致8小時持久亮白,全效提亮膚色同時讓肌膚於任何時候保持水潤感。SK-II防曬小白球具備三種色調,適合各種膚色,締造輕薄光感裸妝。採用全新包裝小白球設計,其設計方便攜帶,特別適合長時間戶外活動,隨時隨地都能疊加使用。

 

蘊含專櫃No.1³ SK-II升級小燈泡精華相同的亮白成分 養膚級防曬五效合一

全新SK-II防曬小白球的創新配方集五大功效:防曬 、底妝​、保濕、提亮、緊緻。防曬同時做到自然遮瑕效果。SK-II防曬小白球具備與專櫃No.1² 升級小燈泡精華相同的亮白成分。蘊含PITERA™,抵抗老化壓力 強韌肌膚屏障。

結合菸鹼醯胺,全方位抑制黑色素轉移並顯著提亮膚色,煥亮膚色。加上專研紅沒藥醇 Pro,改善泛紅,於長時間曝曬後更能有效鎮靜肌膚,提升肌膚對環境傷害的保護力。


三種色調打造夏日好氣色 開啟光蘊肌煥變之旅

UVCC霜具備三種色調,適合各種膚色人士使用。全新玫瑰粉色調更是日本的人氣熱賣色調,防曬同時能夠瞬間提亮膚色,改善暗沉,質地輕盈,水潤質地一推即化,透薄融膚,不油不黏膩。於夏日自信展現美麗,煥發光蘊透亮肌。

  • 透明色: 適合後續上妝,打造原生肌質感,適合追求原生肌質感 / 需在底妝上疊塗時
  • 自然膚色: 有效均勻膚色,瞬間修正肌膚瑕疵與暗沉,自然遮瑕效果,適合想要自然遮瑕、均勻妝容的人
  • 全新玫瑰粉色 [日本人氣]: 瞬間提亮、改善暗沉,適合想要提亮膚色的人/擔心膚色暗沉的人


消費者實證功效顯著 8小時持久亮白瞬煥透光肌

全新SK-II防曬小白球 (SPF 50+/ PA ++++)能讓肌膚即時綻放光芒,瞬間修正肌膚瑕疵與暗沉,提亮膚色。持續使用28天,肌膚亮度、色斑、皮膚屏障、水潤度、緊緻度顯著提升。肌膚長效保持無瑕美態

消費者實測全新SK-II防曬小白球 能煥醒透光亮白肌,散發肌膚自然光采。



極緻光藴煥亮系列 讓肌膚實現光感裸肌之美

早晚配合使用專櫃No.1² SK-II 升級小燈泡精華 + 全新SK-II 防曬小白球,亮白透亮效果加乘。早晚護膚時使用SK-II 升級小燈泡精華,輕輕按壓色素沉著較多的區域,於臉頰旋轉推開,再全面推開。日常外出前塗抹全新SK-II 防曬小白球,每次使用,防曬同時養膚,開啟光蘊肌煥變之旅。

步驟 1:取一大顆珍珠大小乳霜置於手背
步驟 2:在額頭、臉頰和下巴上點上幾個點
步驟 3:用中指和無名指從內向外輕柔塗抹
步驟 4:塗抹均勻後,用手輕按加壓,使其與肌膚融合
步驟 5:若要提亮臉部高光三角區,可將其塗抹在兩側太陽穴、眉心和鼻尖上。塗抹均勻,使4點相連即可

 




2025年5月20日全新登場


¹ 基於 2024 年 P&G JAPAN 進行的 CC 霜急性功效測試
² 指 SK-II 光蘊恆璨煥亮精華根據 BeateResarch 2024 年銷售總額為銷售 NO.1
³ 根據 Beaute Research 2023 Q3 - 2024 Q3 期間在香港地區品牌專櫃針對亮白精華產品銷售額的統計, SK-II 光蘊臻采煥亮精華為銷量排名第一
⁴ 資料源自於寶潔日本於 2024 年進行的 CC 霜急效測試以及 2023 年進行的 UV 霜急效測試
⁵ 紅沒藥醇+鯊肝醇
⁶ 資料源自於寶潔日本於 2024 年進行的 CC 霜急效測試及 4 週臨床研究
⁷ 基於 2024 年 P&G JAPAN 進行的 CC 霜急性功效測試
⁸ 資料源自於 2024 年對 33 位日本受訪者的消費者研究
⁹ 資料源自於寶潔日本於 2024 年進行的 CC 霜急效測試以及 2023 年進行的 UV 霜急效測試

L
o
a
d
i
n
g
.
.
.